当前位置:
门窗网>
门窗新闻>
门窗周边>
详情
手机版最新留言:
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将本文分享到“朋友圈”中。
2010-07-20 编辑:中国门窗网 来源:中国门窗网 浏览数:1417
一家只有12户人、12头牛,资产不足4000元的作坊式企业,被创新的“魔棒”点化,一跃成为产值超亿元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完美演绎了“星火燎原”的大戏。
一家只有12户人、12头牛,资产不足4000元的作坊式企业,被创新的“魔棒”点化,一跃成为产值超亿元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完美演绎了“星火燎原”的大戏。
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的革新之路,给库区产业发展一个深刻的启示:冲破观念的桎梏,竹材、碎料可以变废为宝;走出思维的峡谷,一扇竹门也可以化作征帆,通江达海。
■ 冲破樊篱小作坊“变身”
刘传清,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这位简朴如工人的老人,精明、有担当。
1962年,12户人,一家用12副石磨、12部面机和12头黄牛加工面条的作坊式企业——温泉磨面社在开县温泉古镇悄然诞生。成立之初,磨面社按“上级计划”生产,企业收益仅够维持职工们的最低生活。“不改革就散伙”,“不敢闯新路子、不扩大生产就只有死路一条!”刘传清回忆说,循规蹈矩的生产和经营,使企业一直处于濒临倒闭的边缘,职工们“放开”、“搞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小小的作坊式的乡镇企业要“自立”,无异于“吃了熊心豹子胆”!为了生存与发展,昏黄的煤油灯下,12个合伙人经过三个昼夜、数十回合论争,最后立下了“生死盟约”:大胆地闯,悄悄地试。
思维的禁锢一旦打开,创新的行动便有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为了不被“棒打出头鸟”,磨面社先从技改尝试创新。山区没有电,磨面社的生产完全靠脚踩、手摇、牛拉大磨,费时费力效率低。为了提高效率,他们从县城买回一台旧柴油机,架起12部面机“一条龙”的流水生产线,原来几十人劳动,日产300公斤面粉,技改后只需10人,日产量翻了一番,面条的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得到极大改善。
职工们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有了资金和技术积累的磨面社,再也不满足于仅仅“来料加工”,而是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在企业内部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先后进行油扇、竹筷、白云石粉、小印刷等产品的开发。当别人还在油扇上印“为人民服务”的传统标语时,刘传清的思维又转了个弯:他在生产的扇子上印着“三打白骨精”、“阿诗玛”等鲜艳灵动的图画。油扇自然比“正统”的产品每把多卖几分钱,每年能多收益数千元……小小的温泉磨面社也一步步“变身”为温泉工艺厂、温泉工艺有限公司,最后“变”成现在的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
■ 自主创新竹废料变废为宝
上世纪80年代,木质碎料板非常挣钱。看到自己工厂的竹废料被大量抛弃,刘传清很心痛:“能否利用这些边角余料,生产市场紧俏的碎料板呢?”
他和技术攻关组的同事们将竹废料用石磨磨成粉末,再用凝胶凝固,用铁锤“轧”成板……经过101次反复试验,一块十来公分长的竹材碎料板终于成形。
随后,刘传清和市科委的同志,带着以竹代木碎料板来到北京。经过漫长等待,竹料碎料板被中国林科院鉴定为“世界仅此一件”,从而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申请专利时,刘传清将它命名为“101型野生杂竹碎料板”,以此纪念这项发明的来之不易。有了核心技术,星星公司随即投入18万元,建成了第一条年产1000万立方米的竹材碎料板生产线。
先行者总会遭遇跟风的烦恼。许多企业看到竹料人造板的市场,纷纷跟进,星星的优势也逐渐被蚕食。
然而,创新的大门永远是向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开放的。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刘传清就看中了新的项目——生产室内门。
据测算,我国每年室内门需求量在7000万套以上,以平均每套门1000元计,这块市场高达700亿元。当他着手生产室内门这个新产品时才发现,别说在开县,就连当时整个四川省,专业生产室内门的厂家也寥寥无几。为此,他和公司的技术骨干遍访室内门生产厂家,就着简陋的设备,摸索着生产中低档木质室内门。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需木材量急剧增大。由于过度砍伐,开县出现“木材荒”,国家也发布了原木砍伐禁令。寻找代木原料,刻不容缓!
一天清晨,当刘传清漫步竹林时,婆娑摇曳的翠竹激发了他的灵感:开县乃至整个三峡库区竹材产量巨大,且竹子生长周期短,当时开发利用率极低。何不以竹代木,生产竹门?虽然星星有成熟的竹材碎料板技术,但用竹压制成门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刘传清始终没有丢弃创新这个星星发展的不二法宝,他和技术攻关组成员将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全搭上,全力以赴研制以竹代木新产品。
68次试验,68次摔打。1987年,以竹代木新产品“一次成型空心板”又一次填补了国内空白。这种空心板采用平压法压制,中空为方形,用在竹门板上,不但节约竹材,减轻重量,而且还有隔热、隔音效果。同时,竹材强度比木材强,采取中空结构的设计工艺,增强了门板的力学强度,可使其不变形。
3000多封商业信函雪片似地飞向星星,17个省46个县(市)、南腔北调900多人涌进了破旧的小厂大门。那一年,刘传清抖出帅乡人的“帅气”,潇洒地与17个省的68家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那一年,一个年产值只有10余万元的小厂一跃成为年产值200多万元的企业,产品迅速占领重庆、郑州、宜昌等10多个城市的市场。
但星星并没有裹足不前。刘传清从套装西服上得到启发,在业内第一个提出“套装门”概念,星星又一次成为市场的领跑者。2002年,星星在一次成型竹材碎料板生产技术上,新开发了具有世界首创的“竹材套装门”系列产品,并自主研发了“竹材套装门”成套生产设备以及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在科技创新领域中,星星共自主研发并获得国家专利28项,专有技术38项……先进的“以竹代木”技术,独领市场风骚。
志存高远“擦边球”引发全球贸易
2000年,正是中俄边境贸易红红火火的时候,将星星套装门运到边境,卖到国外去!星星一营销人员大胆地萌生了让星星走出国门的想法。星星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拉了一车套装门到边贸集市展销,很快就被俄罗斯人抢购一空,急于购货的订单也雪片似地飞来……当年,星星借力边贸这个“擦边球”,赚取外汇收入折合人民币超过60万元,实现了“外贸”零的突破。
这给了星星极大的启示:做全球贸易,能让销售额成几何倍数增加。2001年,星星正式启动了外贸出口工作。经过3年多的艰辛努力,星星终于在2004年获得了自主品牌出口经营权,从此,星星的一扇扇竹门,化作征帆,通江达海,走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缅甸等十几个国家。2007年,星星的销售额高达5亿元,其中出口创汇近300万美元。
星星何以能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有敢于‘走出去’的意识是第一位的。”刘传清这样总结。当然,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星星可以“走出去”的坚强后盾。
随着星星走出国门,规模化生产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星星先后在巫溪县、万州区建立了20多个竹材生产基地,在开县白鹤工业园区征地287亩、投资1.8亿元,建设三条年产200万套的现代化套装门生产线。到2010年,星星年产值可达10亿元。
而制度创新也摆到了星星的面前。从2000年初始,星星就尝试走“一手联农户,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一手办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道路,形成了市场—企业—农户的产业链,“产、加、销”一条龙以及“农、工、商”一体化的新模式。他们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把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和库区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加速建设速生竹材基地,实行“订单农业”,带动400个村、20余万农户增收3760万元。
或许,“星星”之火,“创新”燎原的大戏才刚刚开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未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对页面中展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内容信息对您产生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15811192007
今天已经有 260 人获取加盟资料
9月20日,三峰家居空间面积2000平方米、融合多元设计理念、集合众多家居品类的超集旗舰店,在沈阳浑南之家4楼重磅启幕!中国木门网应邀出席开业盛典并专访三峰家居总经理刘飞。
此次盛会拜勒尼带来旗下四大系列的迭代新品。全新的饰面门板、墙板、橱柜板、家具板,为家居企业、设计师提供一站式的产品和服务。
双羽公司成立于2007年,在重庆长寿家居工业园,公司主要经营木门加轻整装,木门是我们公司十年发展的一个根基,轻整装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了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木门整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产品,木门有很多可延伸的方向,
本次广州建博会,我们金迪木门带来了很多产品,新中式系列、时尚轻奢系列等。我们以前做的简欧、现代风格产品在这个体系里面都进行了延伸和扩张。
此次我们推出了静音门,还有生态门,外观非常的时尚,定位我们也是在80、90年轻时尚的一个消费群体,还有年轻的消费群体追捧的板式定制类产品。
2024门业及定制家居品牌峰会暨中居联杯·2023年度木门及门墙柜整装十大品牌表彰盛典圆满落幕
三峰家居趋势新品发布会,带你看未来!
7月31日,羊城广州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湖北千川门窗有限公司与广州好莱客创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共同签订了资本合作意向书,标志着双方向平台更高,视野更宽,双轮驱动,合作共赢实现了新的跨越。
家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住所,更多的是与家人一起共度美好生活的温馨港湾。为能在您美好生活中留住更美瞬间,艺格云木门联合顶尖设计阵容,共同推出四大风格,让美好生活更“美”。
三峰家居与方太电器强强联合,当底蕴的方正际会品质的高峰,将会带来怎样的超级产品?5月20日,让我们一起,大开颜界!
让加盟更诚信 让选择更放心
立即咨询做有权威的品牌